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举行

2023-07-10

  李俨(1892—1963)、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自20世纪10年代,他们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学院后,耕耘不辍,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学术工作、治学风格和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影响深远。

  2023年6月24—25日,“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中国数学会联合举办,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旨在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的功业,继承和发展他们的学术遗产,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史学科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华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等机构、学术团体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科技管理干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力主持。大会主席、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教授首先致辞。他回顾了李俨、钱宝琮先生走上数学史研究道路的背景,高度评价了他们为中国数学史学科发展做出的奠基性贡献,讲述了他们与中国数学会的渊源,指出缅怀他们的学术贡献,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弘扬他们的科学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接着,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关晓武研究员致辞。他回顾了李俨、钱宝琮先生艰辛的治学历程,讲述了他们的学术成就,强调他们奠基了中国的科技史学科,为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与会者合影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文林、李俨先生的外孙刘新先生、钱宝琮先生之孙钱永红先生作为嘉宾相继致辞。李文林讲述了李俨、钱宝琮先生的学术影响。刘新讲述了李俨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献身科学史事业的事迹。钱永红表达了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中国数学会联合举办这次研讨会的感谢,强调了《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的重要学术价值与对他进入数学史研究领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杜石然、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教授林力娜(Karine Chemla),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教授、四川大学特聘教授华道安(Donald B. Wagner)以提前录制的视频相继致辞。杜石然表达了对举行这次研讨会的祝贺。林力娜和华道安都表达了对李俨、钱宝琮先生学术成就和贡献的敬仰。

  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报告均为大会报告,共19个,分为如下5个专题:(1)李俨、钱宝琮先生的生平与学术遗产;(2)李俨、钱宝琮先生与中国科技史研究/数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3)史料的发掘、理解与阐释;(4)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科技史/科技交流与传播;(5)科技史学科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前三个专题的报告安排在6月24日,后两个专题的报告安排在6月25日上午。

  第一个专题的报告共4个,由大会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巩馥洲主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首先作了报告《中国古代数学思想与成就——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130周年》,考察了自商高至墨子、赵爽、刘徽等的数形结合思想、代数学思想、割补术、出入相补原理、折矩思想、形体不变量思想等,分析了孟子、墨子、荀子、管子、韩非子的核心人文思想与数学思想,愚公的数学思想,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接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张柏春作了报告《李俨、钱宝琮先生与自然科学史所及中国科技史学科》,回顾了李俨、钱宝琮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史学科发展的贡献。大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书春作了报告《木铎金声,教泽广被——继承发扬李钱二老的科学精神》,考察了李俨、钱宝琮的生平事迹、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研究风格,以及科学精神,指出我们应该继承、发扬李俨和钱宝琮的科学精神。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王渝生作了报告《李钱二老与严敦杰先生交往二三事》,讲述了李俨、钱宝琮、严敦杰调入中国科学院的经过,李俨与钱宝琮,李俨、华罗庚与严敦杰的交往情况。

  第二个专题的报告共5个,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郭世荣主持。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冯立昇教授首先作了报告《李俨、钱宝琮与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考察了李俨、钱宝琮创建中国数学史学科的过程,探讨了李俨、钱宝琮为中国数学史学科建制化做出的贡献,以李俨、钱宝琮的研究方法和编史思想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范式形成与转移问题。接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讲座教授石云里作了报告《李俨、钱宝琮先生的天文学史研究及其遗产》,从“天算一家”的视角、对古历及其算法的系统研究、对恒星观测史和宇宙论的有益探讨、对历算家及其著作的细致考求、对中外天文历算交流史的深入梳理5个方面,展示了李俨、钱宝琮的天文学史研究工作,并分析了李俨、钱宝琮天文学史研究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情况。钱永红作了报告《钱宝琮与<中国古代科学家>二三事》,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编撰《中国古代科学家》一书的起因,分析了该书1959年出版后又于1963年出版修订版的原因和修订经过,探讨了1966年2—3月该研究室对该书的三场大讨论与钱宝琮的发言。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泽林作了报告《李俨先生的日本数学史研究业绩》,通过考察李俨之前中国人对和算的认识、李俨与日本数学史家的交流、李俨收藏的和算书、李俨的中日数学交流史研究、李俨的和算史研究,展现了李俨的日本数学史研究业绩,并指出了李俨这一研究存在的不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世界科技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淼作了报告《李钱二老与现代早期中国数学史研究》,考察了李俨、钱宝琮早期的中国数学史研究工作。

  第三个专题的报告共4个,由冯立昇主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邹大海首先作了报告《李俨的编史观及其启示》,以信件和其他相关原始文献为基础,证明了李俨科学史论著撰写的背后确实存在一种编史观的支配,进而描述了李俨编史观的主要特征与缺陷,并讨论了李俨编史观的启示。接着,郭世荣作了报告《飞归算法史再研究》,考察了中国珠算史上的飞归算法的起源与本质,分析了杨辉的“穿除”、“飞归”与“混然归法”,给出了报告人对“穿除”、“混然归法”的理解,强调了研究算法设计史的重要性。华道安以提前录制的视频作了报告《汉到元代的数学与公共工程规划》(Mathematics and the Planning of Public Works in China, Han to Yuan),考察了中国从汉代到元代的数学与公共工程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惠富平作了报告《传承与超越:关于新时代古农书整理的若干思考》,分析了新时代古农书整理与研究的重大意义,考察了新时代古农书整理的基础、已有古农书整理成果的修订与传播情况,介绍了分类校注未及整理的古农书,提出了古农书数据库和古农书整理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第四个专题的报告共3个,由石云里主持。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周程首先作了报告《电报编码技术对汉字词语的形塑》,考察了有线电磁电报的发明经过、莫尔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电报代码的演进过程,清代汉字电报代码的编制情况,分析了电报编码技术传入中国后对汉字词语的影响。接着,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小明作了报告《缘何百年“误读”黄宗羲?——也谈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历史人文价值》,考察了黄宗羲的历算成就及其影响、黄宗羲的季子黄百家的历算成就,分析了黄宗羲研治科学的动因,认为黄宗羲的科技成就被长期误解,提出黄宗羲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历算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卓越的天文历史年代学家和历志学家的观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杨舰作了报告《近代日本科学史家辈出的三次契机》,考察了20世纪第一个10年、20世纪20年代下半叶、1945年以后的婴儿潮时期,日本科学史家辈出的背景,探讨了日本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三个来源和三种不同特色,分析了日本科学史研究的总体特征。

  第五个专题的报告共3个,由周程主持。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教授潜伟首先作了报告《科学技术史定量研究的几点思考》,介绍了科学技术史定量研究的基本概念,追溯了科学技术史定量研究的过程,考察了科学技术史定量研究的方法,谈了关于科学技术史定量研究的几点认识。接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金海作了报告《1980年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研究》,聚焦于会议的召开背景、会议的酝酿与筹备、会议的经过与主要成果,对1980年10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全国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进行了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教授吴致远作了报告《技术史建制化的必由之路——技术史理论建设》,探讨了技术史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考察了技术史理论的来源、架构。

  闭幕式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纪委书记赵艳主持。关晓武作了总结,指出这次研讨会回顾了李俨、钱宝琮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完成了会议的预期目标,表达了对二老的敬仰,向中国数学会、与会李钱二老后人、与会专家和报告人及会务组工作人员等表示了感谢,并倡议继承李俨、钱宝琮先生的学术精神和学术遗产,共同努力,薪火相传,推动中国科技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力主持开幕式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田刚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关晓武研究员致辞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文林致辞

李俨先生外孙刘新先生致辞

钱宝琮先生之孙钱永红先生致辞

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巩馥洲研究员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院士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张柏春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书春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王渝生作报告

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冯立昇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讲座教授石云里作报告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泽林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田淼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邹大海作报告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教授郭世荣作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与气象文明研究院教授惠富平作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作报告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小明作报告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杨舰作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潜伟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郭金海作报告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教授吴致远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纪委书记赵艳主持闭幕式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合影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