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史所人才库----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队伍
  • 杜新豪

姓名:杜新豪

专家类别: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农学史、环境史

简历

山东临沂人,20157月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医学史与生命科学史专业(农学史方向)博士学位,同年入职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农学史,旁及环境史。20184月任所聘副研究员,20193月任副研究员,2020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20246月任青年研究员。

主要学术兼职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2016-)、副秘书长(2020-),畜牧兽医史专委会理事(2020-),中国农村杂志社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21-2024),技术史学会(SHOT)国际学者(2021-2022),东南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23-2025)等。

近期主要研究兴趣为日用类书中的技术知识、中国古代农学通史、作物学史以及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农业环境史。

论著目录

专著

[1]杜新豪.农桑本务: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版。(相关书评见Technology and Culture

[2]杜新豪.金汁:中国传统肥料知识与技术实践研究(10-19世纪).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相关书评先后见于《农业考古》、《中国史研究动态》、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한국과학사학회지

主编与合著

[1]杜新豪主编.播厥百谷:中国作物史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版。

[2]曾雄生、陈沐、杜新豪.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贵州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部分已发表论文

[1]杜新豪. 邝璠“农务女红图”与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古今农业.20243:128-136

[2]王申奥、杜新豪.中国蒜的分类、栽培与利用史略.中国科技史杂志.20241:170-179

[3]王申奥、杜新豪.山东省“南茶北引”研究述评.农业考古.20245: 54-61

[4]Xin-Hao Du, Yuan-Ming Song, Ji-An Cai, Yong-Guan Zhu. Utilization of Human Excrement in Pre-modern China, Its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s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Soil Ecology Letters,20241: 240226.

[5]杜新豪.明代中后期山东的稻作技术与稻米南销.中国农史.20235:42-50

[6]杜新豪.从嘉禾到杂草:东北地区的稗子种植与低湿地开发.历史地理研究.20232:94-102

[7]杜新豪、李昕升:旧学新知:明清番薯种莳与藏种知识的生产及传播.自然科学史研究.20231:54-63

[8]杜新豪. 证史与阐幽: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研究.民俗研究.20224:72-83。(《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论点摘编,题为“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

[9]杜新豪、王申奥. 中国古代葱的栽培与利用史考.古今农业.20224):37-44

[10]杜新豪. 课晴问雨: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占候研究.史林.20214):43-52。(《历史与社会文摘》2021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11]宋元明、杜新豪. 稀见清代江南农书《劝农说》研究—基于文献学与技术史的考察.中国农史.20216):10-17

[12]杜新豪.“农务女红图”中的左图右史——兼论其对中国传统耕织图体系的影响. 农业考古.20206):188-193

[13]杜新豪. 宿麦抑或旋麦:关于汉代以前冬、春小麦种植的述评.自然科学史研究.20204):467-475

[14]杜新豪. 地域转移、读者变更与晚明日用类书农桑知识的书写.中国农史.20204):10-17

[15]李昕升、杜新豪. 近代地主退佃原因探析.古今农业.20202):91-97

[16]杜新豪.《便民图纂》中的农学知识及其价值.古今农业.20194):41-50

[17]杜新豪. 宋代以降传统淤荫工具考略.中国农史.20181):16-25

[18]杜新豪.《便民图纂》撰者新考.古今农业.20181):54-59

[19]杜新豪. 惜粪如惜金:宋代以降农民对肥料的获取.史林.20172):55-64

[20]杜新豪.气论与医道:宋代以降士人对施肥理论的阐述.中国农史.20164):2330

[21]杜新豪.《便民纂》与《便民图纂》关系考.古今农业.20163):45-51

[22]杜新豪.晚明的“农业炼丹术”—以徐光启著述中“粪丹”为中心.自然辩证法通讯.20156):6166

[23]杜新豪.传统社会肥料问题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156):57-65

[24]杜新豪、曾雄生.《宝坻劝农书》与明代后期江南农学知识的北传.农业考古.20146):282-285。(本文获江苏省农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5]颜伟、刘景时、罗光明、董克鹏、卢巍、杜新豪. 基于MODIS数据的2000-2013年西昆仑山玉龙喀什河流域积雪面积变化.地理科学进展.20143):315-325

[26]Du Xinhao, Ren Bo. Limitation and Adaptation: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in Jifu Region's Rice Cultiva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East Asia: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Edited by Ts'ui- jung Liu, Routledge, 2013. 184-198.

[27]杜新豪.明清时期跨区域农学知识传播方式的个案研究—以畿辅地区的水稻推广为例.农业考古.20136):270-273

[28]杜新豪.明清两代畿辅地区水稻种植的生态背景初探.古今农业.20132):75-84

[29]杜新豪、曾雄生.经济重心南移浪潮后的回流—以明清江南肥料技术向北方的流动为中心.中国农史.20113):55-62。(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

书评

[1] 서평쩡슝셩, 중국 역사 연구 (북경: 중국농업출판사, 2018). 381[曾雄生《中国稻史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8],한국과학사학회지[韩国科学史学会会刊],第46卷第3期,2024年:529-533

主持科研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古代日用类书中的农业史料整理与研究.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日用类书农耕图像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课题:作物历史与中国社会.

[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十四五重大突破项目子课题:东北近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十三五重大突破项目子课题:明代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及其传播.

[6]中国科学院科技史青年人才研教项目:士农之间:明代日用类书与农学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7]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奖励课题:中国古代麦作技术研究.

讲座与学术报告

[1] 明代山东的盐碱地开发与稻作拓展.中希文明互鉴视野下的农耕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11-10

[2]番薯、棉花与蝗虫——漫谈《农政全书》中的农业技术.大明书场.2024-11-02

[3]A New Method and Tool for Writing Global History. Moving Crops Book Forum.2024-02-21

[4]邝璠“农务女红图”及其对传统耕织图体系的影响.杭州临安耕织文化主题论坛.2023-10-14

[5]农桑本务: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农学知识.南京农业大学万国鼎学术讲座.2023-05-22

[6]流动的“法则”:旧学、新知与明清番薯种莳知识的形成.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青年历史学者云论坛.2022-06-18

[7]乡聚麦田·农忙时节话麦收.CCTV17大地讲堂.2022-06-12

[8]地气与粪药:中国古代的施肥认知与理论建构.Chinese-European Academic Lecture NO.201.2022-03-29

[9]古为今用:农业遗产与新中国农业编史学的转变.南京农业大学万国鼎学术讲座. 2021-11-26

[10]Using the Past to Serve the Present: Heritage and the Changing Historiograph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HOT2021Virtual.2021-11-20

[11]明代中后期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像研究.“图像叙事与农耕传统”论坛 .2021-9-25

[12]作物历史与中国社会.中国科技馆大讲堂 .2021-4-17

[13]跨国知识交汇与东北近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1860-1945.跨国网络与“世界之中国”全球史学术研讨会 .2020-11-14

[14]Sacrifice, Flavor and Aesthetic: The History of Greenhouse in Pre-modern China. SHOT2019Milan. 2019-10-24

[15]Knowledge of Zhanhou(占候)in Late-Ming Daily Use Encyclopedias.15th ICHSEAJeonju.2019-08-20

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编:100190

Email: duxh@ihns.ac.cn, dxh111@126.com